听刘春华讲帅康的品牌故事
■ 本报记者 薛洁
帅康的干部选拔标准是:三分之二内部培养,三分之一外部引进,刘春华就是从山东某知名民企引入帅康的人才之一。他笑称自己是被邹国营一句“不挣有数的钱”吸引来的,感慨南北财富观的差异。他到帅康还不到一年,除了集团的日常工作,他还是英才学校的导师。眼下,还在浙大读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1年6月,记者在宁波参加建行举办的中小企业卓越论坛时注意到,现场被几十家企业卓越信用卡的大幅广告所“包围”。帅康卡面上的整体厨房设计显得干净、素雅,以白色为主的背景上方,是“sacon帅康”的LOGO,其下写着一行黑色字体“精致生活,源自细节”。前来参加论坛的帅康常务副总裁刘春华告诉记者,这张卡片纪录了帅康30年的传奇历史,也无声讲述着帅康的品牌故事。
刘春华将话题拉回到27年前。
1984年,帅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邹国营,买下了位于杭州湾南岸宁波余姚境内的一个家庭作坊式的乡镇小企业——专门生产电视机调谐器的配件厂。之前,邹国营在这家乡镇企业做销售。那时,宁波有许多乡镇小企业都做这一行,使这个“太受制于市场”的行业越来越难做。
1991年,邹国营下决心转型。做什么呢?有人提出做吸油烟机。可是那年全国吸油烟机产量已突破400万台。再做吸油烟机能卖出去吗?
于是邹国营去市场做调研。他来到余姚当时很有名的一个富人居住区,一家一家地数,发现100个家庭中只有22家安装了吸油烟机。这一发现让邹国营下决心进入吸油烟机行业。他跑到浙江大学找相关技术专家,投入资金,经过两年研发,1993年正式推出第一代深型吸油烟机。品牌叫“sacon 帅康”。“当地话叫‘赛康’,又帅又健康的意思。”刘春华用北方话向记者模仿着。
产品生产出来了,怎么才能卖出去?“邹国营是一个既懂技术又懂销售的企业家,他想了一个办法——集资做广告。”那年,他集资500万元,在央视一套做了一个特别不起眼的小广告,“扫尽万家油烟,帅康一马当先”,许多人至今还记得这句广告语。
广告打出的第一个月,市场没啥反应。第二个月要求订货的传真开始多了起来。第三个月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烧掉了几台传真机!”刘春华说这个故事帅康人都知道。
1994到1995年,全国各地的百货公司、商场直接派人派车来,“12万、25万、40万、60万、80万……一串串激动人心的销售量数据在我脑海激荡,车水马龙的大院里排起的汽车长龙,纷至沓来的是一份份催促的发货订单,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这段话是帅康的一位老员工写下的。
最初的品牌效应是广告带来的。然而在残酷市场竞争中,帅康必然走上以质量求发展之路。刘春华讲了一件帅康人都知道的“砸机事件”:就在吸油烟机上线不久,由于喷塑设备调试不当和操作技术不熟练,机子主壳出现色泽微微发黄、喷漆不匀等毛病。当时在研究处理办法时,有人提出将这批不合格产品作为副品“处理”给本厂员工,邹国营却决定将那批价值18万元的瑕疵吸油烟机全给砸了。邹国营说:“心痛吗?我比你们更心痛。我要让大家记住,对我们来说合格率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不允许的……”
帅康的“砸机事件”不禁令记者想起当年肯德基宁肯将卖不掉的食品销毁,也不处理给本店员工以及海尔砸烂不合格的洗衣机等等。
然而,说到现代企业品牌转型升级,刘春华感慨已不是广告、产品,关键是人。“员工是品牌的重要载体,他们身上有着企业的价值观和诉求。帅康有一个‘英才计划’,就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计划。”橱柜家装部的赵李杨来自北方的一座城市,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帅康。他描述了一个细节:“我在烟机二线实习了三个星期,有一次,工人将一个装饰罩从生产线上拿下,当时我还想为什么要拿下来?后来工人指给我看,装饰罩上有一个针尖大小的黑点。我顿时被震撼!”
如今,方(方太)老(老板)帅(帅康)仍是厨卫行业的一线品牌。然而,他们却有着不同的品牌战略。帅康则走上了自己的技术创新之路,“就拿吸油烟机来说,帅康首创出深型吸油烟机,帅康的燃气灶首创偏心炉头设计,灶体整体拉伸设计,还首创了防回火技术、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等等。”
说到“首创”,刘春华说起帅康今年9月新上市的大吸力T898吸油烟机,“这款产品将安装高度提升至
记者的话:
品牌故事是一个大题目,而我只能通过刘春华讲述的几个片断来体现,难免有偏颇。《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两本书告诉我们,不断苛求自己,不断追求卓越是一个品牌保持长青的秘密。正如托尔斯泰“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一样,如今建行与帅康在各自领域担当着一线品牌角色,而两者在品牌建设方面也有诸多相通路径,如更加注重“人”在品牌中的作用。文章完成后,我将目光再次聚焦建行-帅康的卓越卡上,如今这张小小的卡片“贵”到86.76亿元(2011年帅康品牌价值),然而,最吸引和感动我的,却是那五个字:“品质即人品”。
- 附件下载:
- 3236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