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或9月推QE3
刘杉
随着美国大选日临近,美联储推出QE3的可能性在增加,这将导致全球风险资产在未来几个月产生一波上涨行情。
8月23日美联储公布的议息会议纪要显示,大多数成员赞同未来进一步放松货币,反对声音居于少数派。尽管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效果不佳,但美联储基于对来年美国经济的担忧,推出QE3的概率在大幅增加。
一是美国刺激手段缺乏,货币政策只能唱独角戏。美国经济一直处于“去杠杆化”过程中,但由于美国政府财政紧张,到年底更面临“财政悬崖”可能性,这让货币政策再度被期待。美联储官员认为,如果议会未能就预算计划达成一致,2013年开始财政状况将出现大幅紧缩。因为政府支出不确定,美国企业界或延缓投资活动,进而抑制美国经济复苏。另外欧元区处于经济衰退中,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较快,美国经济复苏更多要靠自身努力。因而,美联储此时更需要主动出击。尽管效果未必如愿,但美国经济只能靠美联储来刺激。在“许多成员”都支持进一步宽松的条件下,“直升机”伯南克一定会有所行动。
二是QE3不会政治不正确。美联储推出QE3时间或在9月12-13日的利率政策决定会议后。鉴于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效应,QE3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要在一两个季度后见效,这对于最后冲刺美国大选的两党而言,美联储行动已经不具有“选边站”意义,其实际为新总统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可以说,9月后出台的QE3不存在政治不正确问题,这能让伯南克排除干扰,做出独立选择。
尽管目前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反弹平稳,但失业率下降不够明显,这或许促使美联储尽快采取行动。
近日美元指数连续下跌,国际金价持续反弹,说明市场再一次调高了对QE3的预期。
QE3果真兑现的话,各国央行不得不加以应对。美元是全球主要储备和结算货币,大宗商品和贵金属都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势必导致各国面临通货膨胀输入风险,同时也需要应对汇率变化引起的出口竞争力下降问题。
各国央行要么紧缩货币,以防止通胀传导到国内,要么同样放水,保持汇率稳定,维持出口竞争力。由于世界经济不振,各国或采用同时增加本币供应的办法来维持汇率稳定。
8月21日,中国央行进行了22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创单日逆回购纪录。央行以公开市场操作代替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表明中国央行对进一步放松流动性态度谨慎。中国央行之所以态度谨慎,一是担心通货膨胀反弹,二是准备着后手应对QE3。
在美联储推出QE2后,中国为抑制通胀,实际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但目前中国经济存在硬着陆风险,且货币政策处于放松过程中,因而,一旦美联储推出QE3,中国央行也会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考虑到2009年的前车之鉴,中国货币政策更趋理性。为了应对QE3可能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中国在此前的货币政策微调更倾向于采用价格工具,而谨慎使用数量型工具。21日央行大规模进行逆回购,也是用强度较低的公开市场操作来注入流动性,满足市场需要。
尽管逆周期的凯恩斯主义遭到学界普遍批评,现实也反映出刺激政策只能缓暂时之痛,但无论是政治家还是银行家,都很难“坐怀不乱”,全球经济很可能又要迎来新一轮刺激高潮。不过,从中国货币政策表现看,中国对坚持结构调整所下的信心很大,这也预示着,中国不会再度采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只不过在按自己节奏调控货币供给同时保持与美联储的协调,以提高政策效力,并保持物价相对稳定。
中国央行应坚持下调存准率的政策中性既定方针,防止广义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从而避免房地产市场预期发生逆转。不过,长期低迷的股市或有机会在9月后出现一波流动性反弹行情。(作者为《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经济学博士)
(文中观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指导建议)